葉佩燕 陳曉蓉
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 上海201508
關鍵詞 肝炎后肝硬化 肝病治療儀 藥物治療
為提高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療效,在常規(guī)保肝治療基礎上,,自2005年10月起配合使用DSG-I型電腦肝病治療儀輔助治療肝炎后肝硬化,,療效較佳,。
1 臨床資料
選擇2005年11月~2006年11月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齡25~26歲,。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會議及肝病會議修訂的肝炎后肝硬化child-A或child-B診斷標準,。
2 治療方法:
60例隨機分成觀察和對照兩組,各30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的保肝,、降酶、退黃,、支持和∕或抗病毒藥物治療,。如甘草酸二銨30ml加入液體中靜脈滴注,1天1次,、苦黃針30ml加入液體中靜脈滴注,,1天1次和/或恩替卡韋片0.5mg口服,1天1次,。治療1個月,;觀察組在上述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DSG-I型電腦肝病治療儀肝區(qū)照射(杭州大力神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1天1次,,1次30min,,以患者感覺局部發(fā)熱為度,30天為1個療程,。
觀察指標:①臨床癥狀和體征:包括乏力,、納差、腹脹,、脅痛等,;②肝功能生化:包括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血清谷草轉(zhuǎn)氨酶(AST),、血清總膽紅素(SB),、白蛋白(A)等(試劑由美國羅氏公司提供);③肝纖維化指標:包括透明質(zhì)酸(HA),、層黏蛋白(LN),、C-IV型膠原(放射免疫法,試劑由上海放射免疫分析技術(shù)研究有限公司提供),;④肝動靜脈管徑及血流量,、血流速度(采用荷蘭飛利浦5000彩色多普勒)測定。
3 治療結(jié)果
3.1 療效標準 顯效:主要臨床癥狀消失,肝功能等生化指標恢復正常,,肝纖維化指標好轉(zhuǎn),,肝動脈管徑增粗、血流量增加,;有效:主要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肝功能指標下降幅度>50%而未完全正常,肝纖維化指標有所好轉(zhuǎn),,肝動脈有或無管徑增粗,、血流量略增加;無效:未達到好轉(zhuǎn)標準或惡化,。
統(tǒng)計學方法: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c2檢驗
3.2 結(jié) 果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變化,見表1,;兩組肝功能改善情況比較,,見表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肝纖維化水平比較,,見表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動脈血流狀態(tài)比較,見表4,。
表1 兩組癥狀及體征療效比較 例
癥狀與體征 |
組別 |
n |
| ||
顯效 |
有效 |
無效 | |||
腹脹 |
觀察組 |
30 |
25 |
4 |
1 |
對照組 |
30 |
18 |
5 |
7 | |
脅痛 |
觀察組 |
30 |
27 |
2 |
1 |
對照組 |
30 |
12 |
10 |
8 | |
納差 |
觀察組 |
30 |
26 |
2 |
2 |
對照組 |
30 |
22 |
6 |
2 | |
脾腫大 |
觀察組 |
30 |
1 |
1 |
28 |
對照組 |
30 |
0 |
6 |
24 |
兩組比較,, P<0.05
表2 兩組肝功能肝功能指標變化比較
組別 |
n∕例 |
ALT(IU/L) |
AST(IU/L) |
TBil(μmol/L) |
A(g/L) |
觀察組 |
30 治療前 |
194.54±98.40 |
110.40±102.50 |
74.01±24.15 |
33.70±3.91 |
治療后 |
78.40±7.60**△ |
69.60±28.40*△ |
39.10±15.40**△ |
38.86±4.17**△ | |
對照組 |
30 治療前 |
178.60±25.80 |
101.80±54.80 |
82.10±29.06 |
36.64±4.87 |
治療后 |
95.50±14.7* |
89.80±8.60 |
69.06±17.86* |
36.34±2.19* |
與治療前比較,*P<0.05,, **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3 兩組血清肝纖維化水平比較 ng/ml
組別 |
n/例 |
HA |
LN |
C-IV |
觀察組 |
30 治療前 |
377.12±101.02 |
153.91±38.27 |
199.73±55.12 |
治療后 |
101.18±50.44**△ |
103.27±20.39*△ |
104.11±29.56**△ | |
對照組 |
30 治療前 |
387.86±98.25 |
165.36±39.78 |
196.13±56.25 |
治療后 |
168.72±67.95** |
126.13±22.43** |
151.35±45.62** |
與治療前比較,,*P<0.05,, **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4 兩組肝動脈血流狀態(tài)比較
組別 |
n/例 |
平均流速(cm/s) |
管徑(mm) |
血流量(ml/min) |
觀察組 |
30 治療前 |
23.91±2.02 |
2.80±0.90 |
126.09±11.03 |
治療后 |
26.86±2.39*△ |
3.50±0.79* |
212.54±19.37**△△ | |
對照組 |
30 治療前 |
24.11±1.98 |
2.90±0.99 |
124.61±10.87 |
治療后 |
24.81±2.04 |
3.10±0.86 |
178.29±9.98* |
注:*P<0.05,, **P<0.01
4 討論
慢性肝病(主要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理基礎是肝纖維化,,而發(fā)展為肝硬化,、門脈高壓、腹水,、肝性腦病甚至肝癌等嚴重并發(fā)癥,;一旦發(fā)生失代償癥狀,5年存活率低于50% ,。
DSG-I型(生物信息)電腦肝病治療儀是根據(jù)生物物理學能量節(jié)律共振原理,,利用微電腦自動提取患者的生物節(jié)律信息(接受治療者的心率信號),,發(fā)出與患者心律同步的生物信息電磁能,根據(jù)不同微循環(huán)脈動信息狀態(tài),,控制近紅外照射波的頻率,、功率、強度和能量計時,,大大地提高了人體對光波的透過,、吸收率,把人體很難吸收的特定輻射能量帶到肝臟,,在病變部位產(chǎn)生生物學效應,從而改善肝臟的生物化學反應,。它能使肝臟的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加,使肝臟的氧和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供給得到改善,,從而能修復受損的肝細胞,,恢復肝功能。
近年非藥物療法在國內(nèi)外受到很大重視[7],,其優(yōu)點在于用物理學原理治療肝臟疾病,,避免了藥物在代謝過程中對肝、腎潛在毒副作用,,所以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DSG-I型電腦生物信息肝病治療儀,,操作簡單、無損傷,、無交叉感染,,病人依從性好,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
參 考 文 獻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329.
2.Frank S,Oliver L,Lobreton-De Coster C,etc. Infrared radiation affects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 of apoptosis in human fibroblasts. J Invest Dermatol,2004, 123(5):823-831.
3.Zolotareva TA, Oleshko Aia,Oleshlo TI. Antioxidant effect of low intensity laser infrared irradiation. Vopr Kurortol Fizioter Lech Fiz Kult.2001 ,(3):3-5.
4.賀勁松,周大橋,等.DSG-I型生物信息肝病治療儀對肝炎肝硬化的影響.中西醫(yī)結(jié)合肝病雜志,2005,15(4):234-236.
5.童光東,周大橋,漆艷平,等.乙肝Ⅲ號合近紅外信息輻照治療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臨床研究.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22(5):17-20.
6.趙長青,薛惠明,顧宏圖,等.電腦生物信息肝病治療儀對正常人肝血流的影響,中西結(jié)合肝病雜志,2004,14(5):290-291.
7.高慶偉,常青山,韓常新,等.近紅外信息輻照技術(shù)輔助治療e抗原陽性乙型肝炎的臨床應用研究.透析與人工器官,2007,18(2):1-3.
收稿日期:200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