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使用高頻電容場治療儀( HCPT ),,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和息肉,,肛乳頭瘤等肛腸疾病,,減輕和避免術后疼痛,,水腫,、感染等并發(fā)癥,。方法 鉗夾痔核及病變組織,,在高頻電容場作用下,,高速振蕩,,產生 320 ℃ 內熱,,干結痔核病變組織后,用電刀切割,;配合敷藥,、坐浴,結果 95 例創(chuàng)一期愈合,, 2 例二期愈合,;平均治愈天數 7.6 天,,有效率 100% ,病發(fā)率 3.2% ,。結論 此法簡單實用,,療效高,并發(fā)癥復發(fā)率低,,值得推廣,。
【 關鍵詞 】齒狀線 痔核 電鉗 瘺管 高頻電容場
1 臨床資料
97 例中男性 61 例,女性 36 例,,男女比例為 1.6 : 1 ,;年齡最小 12 歲,最大 64 歲,,平均 37.5 ,;其中外痔 14 例,內痔 9 例,,混合痔 49 例,,肛瘺 8 例,肛乳頭瘤,、息肉,、肛裂等 17 例;病程最短 3 天,,最長 30 余年,。
2 治療方法
2 . 1 采用杭州大力神有限公司生產 ZZ-IIID 型肛腸治療儀,配有高頻刀及電容場,,并有腳踏開關,。輸出功率﹤ 50W ,直流電壓≤ 30V ,。
2 . 2 術前準備:不禁食,,不準備皮膚,便秘病人術前 12 小時口服甘露醇 250ml ,,排空腸內容物,。
2 . 3 操作步驟:病人取側臥位用 1/1000 的新潔爾滅液常規(guī)消毒、鋪巾,。采用 1% 利多卡因或 0.75% 布比卡因 15~20ml 在長強穴局封,,然后于肛緣外 1.0~ 1.5cm 行肛周四點( 3 、 6 ,、 9 ,、 12 )浸潤麻醉,使肛門外、外括約肌充分松弛,,,;消毒并擴張肛管,,充分暴露痔核,,看清齒狀線,用組織鉗分別提起痔核,,再用電鉗鉗夾痔核基底部,、鉗下圍以鹽水紗條,保護正常組織,,踩下腳踏開關 3~5 秒,,聽到報警聲后,松開痔鉗,;痔核基底部氣化呈灰白色即可用電刀切除,。痔核切除基底留以皮橋;對于低位單純性瘺管,,探明內口用刀沿探針切開管壁,,電鉗鉗夾管腔高頻電場氣化后電也抹平管壁,形成暴露創(chuàng)面,;最后用 0.75% 布比卡因 , ,、亞甲蘭( 2 : 1 )創(chuàng)面局封,敷以凡士林紗條加壓包扎,。
2 . 4 術后處理:囑患者當日不排便,,次日便后用 1/5 藥液坐浴、清洗創(chuàng)面,,肛內上以“痔瘡寧栓”,,局部涂痔瘡膏。術后第三天來院復診,;必要時進行擴肛治療,,以避免發(fā)生粘連。
3 治療效果
所有患者均未住院,。 95 例患者術后無水腫,、無出血及疼痛,無一例發(fā)生尿潴溜,、肛門失禁,、粘液外溢及畸型,屬臨床一期愈合,。有 2 例嚴重環(huán)狀混合痔術后輕度水腫,,經中藥熏洗肛門等物理治療愈合。平均治愈 7.6 天,,有效率 100% ,,復發(fā)率 3.2% ,。
4 討論
我們認為環(huán)狀混合痔大多起源于內痔。直腸上動脈,,腸下動脈及肛門動脈的終末支行走行都集中于齒線附近,,細小動脈在齒線區(qū)粘膜下層與相應的小靜脈以直接方式相連接。這種在齒線附近動靜脈直接溝通連接的竇狀靜脈,。如其肌層發(fā)育不良較薄弱,,彈力纖維少,粗纖維多,,容易發(fā)生瘀血,,進而擴張成痔。發(fā)展到后期,,壁管及肛緣皮下靜脈曲張,,結締組織松弛堆積,常呈環(huán)狀,。因此,,環(huán)狀混合痔齒線上、下血管團相互溝通,,連成一體,。